然而,這種“理解”的比拼往往是無形的,每個品牌都在高喊“以用戶為中心”,但落地到產品上,消費者的使用感受卻天差地別,所以不得不承認,越是這種“無形”的招數越具有殺傷力,而上汽大眾能夠成為“武林高手”的關鍵在于其從研發階段就開始的以“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”。
專為中國消費者需求而開發
對于任何一個跨國車企來說,本土化都是其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的前提,而本土化程度則決定著這個品牌能在中國市場走多遠、扎多深,在本土化上,上汽大眾可以說是個范例。
自1984年成立以來,上汽大眾的研發創新之路歷經了“技術引進和國產化——聯合開發——自主研發”三個主要階段,在這個過程中,上汽大眾始終堅持以“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”的理念,針對中國消費者的“特殊”需求進行正向開發。
為了確保產品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,上汽大眾建立了中國人體數據庫、中國車內常用物品數據庫等,在開發階段就充分考慮中國消費者的實際用車場景,比如旗下車型前排車門儲物格可容納1.5L飲料瓶,后排車門儲物格可容納600ml飲料瓶,從細節入手,真正滿足中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。
為了打造符合中國人審美和喜好的產品,上汽大眾造型設計師甚至會走進消費者的家去做市場調研,通過深入了解其生活習慣與生活環境,分析出消費者的潛在偏好;上汽大眾還會與各設計領域專業人士進行訪談,了解前瞻設計趨勢,指導新車開發設計工作。
再比如中國和歐美國家消費者要求差別較大的NVH,相比于歐美消費者,中國用戶對車輛靜謐性要求更高,并將“靜”視作車輛高品質的體現,因此上汽大眾聲學中心針對中國消費者在NVH性能上的要求做了大量創新研發工作,在這一聲學中心,企業建立了全面的升學測試道路,模擬了中國常見的道路情況,比如具有中國特色的水泥刻痕路、石塊路接縫路,以及粗糙瀝青路。
堅持全過程的質量管理
對于消費者來說,一輛好車有兩大最重要的評判標準,一是車輛是否符合自身需求,二是車輛是否可靠,后者考驗的是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,信奉“質量是企業生命”的上汽大眾自然不會在質量管理體系上有絲毫放松。
為了確保交付給用戶的產品都是高質量產品,上汽大眾建立了完善的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,覆蓋整個產品生命周期,涉及產品策略、技術開發、生產制造和市場營銷等各個階段
在產品策劃設計初期,質量保證部會同研發、生產、銷售等核心部門同步開展工作,基于國家法律法規、行業標準要求、用戶滿意度等售后信息反饋,以及試驗與生產質量分析等評估依據,共同制定新車型的質量目標,為后續生產制造明確質量的方向和標準。
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,上汽大眾會對產品零件和整車進行嚴苛的質量認可,驗證其是否符合生產要求。在生產制造環節,企業建立了完整的產品檢驗機制,確保整車在生產過程中達到設計要求的各項質量指標。
當產品投放市場、交付消費者后,上汽大眾對產品質量仍有追蹤,通過收集售后服務信息,開展消費者調研,幫助產品有針對性的改進,使產品性能更加穩定。
對于消費者來說,企業對質量管理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,但上汽大眾很明白,越是在這些外界感知不明確的地方,越能體現一個企業的體系實力,只有不斷以高標準要求自己,企業才能獲得長久發展。
上汽大眾過去36年的成績已經證明了這一點,而未來上汽大眾也將憑借強大的本土化體系實力繼續引領行業發展。